水稻起源中国国际上却称印度稻、日本稻 中国人丁颖把水稻分为籼、粳两稻(米) (夏斐然)水稻的起源在哪里?是中国;一万前的水稻种子,也证明是中国人。 世界上的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两种水稻的国家。 百多年前,中国处于动荡年代,西方先进的科技,比中国发达。瑞士植物学家阿方索•迪康多尔,根据印度野生稻种多,提出水稻:起源印度的观点。 前苏联植物学家,育种学原理、世界植物培植起源地学说的奠基人尼古拉•瓦维洛夫也提出了自己的假说,大力支持水稻:起源印度的观点。 1928年,在日本殖民地朝鲜工作的日本农学家加藤茂苞,发现了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 1930年,加藤茂苞把这项结果发表在国际刊物上,把籼稻命名为“印度型”,把粳稻命名为“日本型”,并公布了正式的学名。 瑞士、苏联、日本、印度,后期又加入了泰国、韩国争夺水稻起源之战。 中国人丁颖,广东高州人,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水稻研究的奠基人。 1888年,丁颖出生于广东高州一个普通农民家。1912年,丁颖考取公费留学日本。期间断续往返。1926年,丁颖第三次回国后,在广东大学农科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前身)任教授。 丁颖对于水稻起源于印度一说,一直难以接受。1926年,丁颖在广州市郊发现了野生稻,更是彻底激发了他探查水稻起源的决心。 丁颖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分辩出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都有记载。 根据初步研究,丁颖在192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考证《谷类名实考》。 1949年,丁颖发表了20多年来有关水稻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提出了严密的水稻品种分类,而且系统论述了水稻原产中国华南的观点,引发了国际学术界震荡。 丁颖对原产中国的水稻:被命名为“印度型”和“日本型”表达了愤慨,要求重新命名为hsien(籼xian)和keng(粳jing),这是对当时汉语发音的拼写。 50年代开始,中国考古界不断发掘出稻谷遗存: 1955年湖北京山屈家岭,1959年重庆巫山大溪,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1979年浙江桐乡罗家角等等。 余姚河姆渡,表现出了无可争议的稻谷文化特征,而且距今已经有约7000年之久,比神农氏的传说更加久远。 印度考古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印度北方邦发现了约8500年前和约7500年前的水稻遗存。 1966年,美国考古学家在泰国发现了距今9000年和1万年前的水稻遗存,并且提出了“水稻起源于东南亚”,让泰国学者沾沾自喜。 韩国学者也曾多次提出考古证据提出“韩国起源论”,但一如既往地被国际学界否定。 1993年: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了1.2万年前的炭化稻谷遗迹。 1999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又出土了也是1.2万年前的稻谷细胞化石。 2000年秋,浙江浦阳上山遗址更是出土了大量9000-11000年的稻壳,经取样分析,为经人工选择的早期栽培稻。 大量历史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
2018-12-23
2018-12-23
2018-12-23
2020-01-17
2018-12-2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