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童年拾麦穗 (方开礼)为了反映新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的生活情景。1975年12月1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志号为T.14《新中国儿童》特种邮票,全套5枚。其中5-4” 热爱劳动” ,面值8分。图案的背景是金色的丰收麦田、奔跑着的拖拉机和耸入云天的输电线铁塔,展现出农村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两位少先队员们戴着草帽,蹲在麦茬地里,仔细寻找着,一个小小的麦穗都不放过,要做到颗粒归仓,表现出新中国儿童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 从这枚邮票图案的情景,勾起我儿时参加捡麦穗劳动的回忆。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还在读小学,家住乡下村校,每逢农忙季节,学校要放农忙假支援双抢,我们几个小同学则跟随到麦地里拾麦穗,提着竹篓在田地里四处奔走,尽管天气炎热,赤脚在干田土坡里,不时有小虫叮咬和麦茬刺脚,却全然不顾,看到落失的麦穗就兴奋拾入篓中,一、二个小时下来,白嫩的腿脚上就出现一个个红斑点,但看到拾得滿满一篓的麦穗,心里兴奋得忘记了一切。夏季收割稻谷时,我又跟随老师们去水田里拾稻穗,这可不象麦田那样行走干净利落,特别冬水田得一步一陷的慢行,炽热的太阳晒得全身出汗,衣衫全湿,尽管如此,也坚持了下来,滿满的收获感驱使我第二天照样干。 近期,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超700亿斤,接近产粮大省吉林全年粮食总产量!其中收割环节机械收割损失率高达10%。从节约粮食、反对浦张浪费、端牢中国饭碗角度看,拾穗是一件非常值得倡导的事,尤其应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德,拾穗的确是一件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起儿时的拾麦(稻)穗,我心感慨良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把儿童看成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十分注意培养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促使他们得到健康成长,将来能够承担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重任。 |
2018-12-23
2018-12-23
2018-12-23
2020-01-17
2018-12-2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