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发行《水文遗产“白鹤梁与尼罗尺”》邮票 (中国和埃及联合发行)
(方开礼)一个在东亚,一个在北非。一个位于长江,记载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资料;一个位于尼罗河,千百年来被用于测量汛期水位。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河水尺(简称尼罗尺),相隔万里,似乎没有交集。但今天,它们走到了一起——两处享誉世界的水文遗产,已启动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中国和埃及是世界上目前仍保存有水位观测实物遗存的水文遗产国家,位于重庆的白鹤梁题刻和埃及尼罗尺石刻分别代表了亚、非大陆两种不同农业文明与江河水资源之间的密切关系。2024年5月16日,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白鹤梁题刻与埃及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在开罗成功举办。中国重庆的白鹤梁题刻和埃及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有新进展了。
白鹤梁与尼罗尺虽相隔万里,但其功能非常相似,有着极其紧密的内在联系。目前,涪陵白鹤梁与罗达岛尼罗尺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两国联合申遗,将有助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开创世界水文遗产保护新模式。
在重庆涪陵白鹤梁上,存有题刻约175段、石鱼18尾,其中最早的双鲤石鱼始刻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以前。古人以石鱼为水标,以鱼眼作为测量水位的零标准,记载了长江1200年间70多个枯水年份的水文信息,这种长期在江中石梁上镌刻枯水位记录的做法,是一种独特的技术文明;而当地民众每年来观看水文记录,以判断来年农作物丰稔状况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极具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为国家首批水情教育基地。2010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而远在北非,古埃及时代的尼罗河流域,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水位观测的流域之一,埃及尼罗河水域的水位测量历史已超过5000年,记载了1300多年的数据。早在公元前,埃及人就发明了一种水位测量标尺,作为测量尼罗河水位的工具——即尼罗尺。尼罗河是古埃及的生命线,不仅是两岸土地的重要灌溉水源,也是水上运输通道;几千年来,尼罗尺一直被用来在每年的汛期测量尼罗河水位,还用来预测年度的收成,同时也会据此决定要征收的税费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尼罗河上分布着多个尼罗尺,此次纳入联合申遗的是罗达岛上的尼罗尺。
2006年,白鹤梁题刻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8年,白鹤梁题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为推动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探索水与人类文明更亲密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2020年、2023、2024“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重庆涪陵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白鹤梁题刻和埃及尼罗尺石刻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遗产价值研究、申遗路径及策略等进行了对话与交流。专家们认为,白鹤梁题刻和埃及尼罗尺这两处保存较好的大河流域水文遗存联合申遗,可有效填补目前世界遗产名录在水文遗产方面的空白。2025年6月,涪陵区委书记黎勇率队赴埃及开罗沟通中埃联合申遗事宜。
通过联合申遗,有利于增进中埃双方对对方文明的理解,有利于挖掘人类对气候变化下不同文明的应对智慧,有利于推进世界遗产研究的理论创新,增加发展中国家在遗产阐释、保护方面的话语权分量。两者的价值上升到了全球性和科学问题上,彰显了更为强烈的影响力和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建议发行水文遗产“白鹤梁与尼罗尺”特种邮票一套2枚。分别展现白鹤梁题刻和尼罗尺石刻遗址,期待乘着联合申遗的东风,早日登上方寸邮票。 |
2018-12-23
2018-12-23
2018-12-23
2020-01-17
2018-12-2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