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涪陵百姓网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热搜: 新闻 商家 招聘
统计信息
涪陵百姓网 首页 信息 信息资讯

涪陵榨菜老祖宗—邱寿安

来自: 涪陵百姓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涪陵榨菜老祖宗—邱寿安

青菜头榨菜用四川大头菜创新

清明节前夕的201944日,笔者冒着小雨,来到涪陵青龙山陵园祭奠涪陵榨菜的老祖宗—邱寿安,这是世界唯一的纪念榨菜创始人邱寿安的大型墓碑地。

邱寿安他成就世界三大名腌之首—涪陵榨菜,让今天涪陵60万人,从事榨菜产业、包括农民青菜头种植35亿产值作贡献,为涪陵成为榨菜代名、中国人食品界世界话语权—涪陵榨菜。

邱寿安,清末重庆涪陵邱家湾人。湖北宜昌人,早年作为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创业起家,在涪州定居下来。在今大东门开绸缎庄、米铺子。其先后创办宜昌的"荣生昌"商号和上海的"道生恒"商号,将榨菜推向市场。卒于清朝末年,葬于今涪陵崇义办事处邱家院子附近。

光绪二十四年,重庆涪陵商人邱寿安在湖北宜昌开设了一个酱园,兼营四川大头菜,生意比较冷清。

邱寿安后来雇佣四川资中县人邓炳成,在老家涪陵做腌菜工。邓炳成十分聪明,喜欢动脑筋。1898年他把肥嫩的青菜头经压榨、干、脱水腌制成了榨菜。

邓炳成将青菜头剥皮去筋,用竹篾穿起上架晾晒,在江风中慢慢脱水,半干后,收进瓦缸加盐腌制,再用木箱压榨去盐水,拌料装坛发酵,五六个月后开坛检查,香气四溢,嫩脆鲜香,将此腌菜取名"榨菜"

邓炳成派专人将榨菜送往宜昌。邱寿安品尝后,觉得味道鲜美,脆嫩可口,于是专门设宴招待亲朋好友,请他们品尝榨菜。大家尝后都赞不绝口。

邱寿安当即通知邓炳成送来一大批榨菜,在酱园销售。榨菜一上市,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从此,酱园生意兴隆,顾客盈门。涪陵榨菜快速在湖北宜昌、武汉、江苏南京、上海、江浙一带深受人们喜欢。

这种采用四川内江一带的大头菜风味的做法,原材料不是大头菜,而是涪陵本地的青菜头,青菜头比大头菜个头大,丝丝长,嫩脆鲜香。这种涪陵榨菜工艺,后称风脱水榨菜,风脱水榨菜后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四川内江大头菜(自贡成佳大头菜、威远大头菜)、涪陵榨菜、四川芽菜(宜宾芽菜)、四川冬菜(南充冬菜)并列为四川四大名腌菜。

1898年涪陵榨菜形成,1899年开辟宜昌市场;1913年出口东南亚、美国旧金山和西欧,其"地球牌''榨菜成为响当当的品牌;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涪陵榨菜获金奖;1926年涪陵成立榨菜帮,榨菜成为涪陵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1970,法国举行世界酱香菜评比,将德国甜酸甘蓝、欧洲酸黄瓜与我国的涪陵榨菜,并成为世界三大名腌菜。1995年国家经委正式命名涪陵为"中国榨菜之乡"

涪陵为什么能形成榨菜产业,跟涪陵当时的废除鸦片种植有关,跟鸦片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涪陵是鸦片种植大县,也是四川鸦片重灾区,地处贵州、湖北、湖南三省交界地,鸦片种植十分泛滥。后废除鸦片种植后,农民种植青菜头,对榨菜产业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推动作用。

不是涪陵本地人的邱寿安,把涪陵榨菜推向市场十分有关,促进了涪陵榨菜的大力发展。改革开放十分重要,开放创新发展是根本。走出盆地意识,走出涪陵,走出重庆、走出四川、走出中国、走出世界、走出地球、逃离太阳系,走向宇宙,是人类最终目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
桥达浪漫走廊将连通高笋塘发布时间:2019-04-05
下一篇:
清明节悼念革命烈士发布时间:2019-04-06